盛老太太的唱是好的绘画吗?
时间:2023-04-08 11:27:47
感谢邀请。我个人感觉,他的字只能说不算太差,远谈不上好。因为他的字有很重的装逼嫌疑。胡的字我以前没看过,临时查了下资料,据胡的自述,他的书法受康有为的影响比较大,另外也受到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字的影响。而康有为是极为崇尚碑学的,把汉魏碑的地位捧得很高很高。而胡兰成对康所著《广艺舟双辑》,推崇的不得了,甚至觉得康的理论是当时第一的书法理论。我觉得呢,狗屁。碑、贴两种学书法的路子,自清中后期金石学兴起以来,一直争议不断。学碑的认为,古人刻在金石上的文字由于经过工匠转刻和自然磨损,保留了字最单纯的书法结构,更加朴实,学碑也就不容易受到前人用笔笔法的影响,而陷入对笔法细节中失去对字的大势的把握;而崇尚帖学的却认为,字是写出来的,碑刻已经失去了书法书写中那些微妙的笔法意趣,是一种笨拙而矫情的学法,结果会让写字的人不会写字,只会模仿那个石刻的样子。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碑、帖两派,其实他们追求的东西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追求真实、追求本质、追求朴实。对于这两派,我想长期学习书法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体验。近代以来的几位书法大家中,不乏将书法理论进行通俗平白的阐述的人。齐白石的书法很独特,严格意义上说,齐白石跟过去传统中的书法家比只能算是画家中书法比较好的,他对书法的认识是:写就是了,管那么多干什么。而启功先生对崇尚汉碑的的人态度更坚决,直接说自己从不会写什么隶书,他觉得汉碑被从毛笔的字迹转刻为石刻,就已经失去了书法的很多东西了,又经历了这么久的历史,拓片拓出来的都是些带有残缺的字迹,更加无从知晓汉碑隶书写时的模样,用毛笔临摹个残破的石刻对书法没什么帮助。我自己学书法的体会是,小时候一开始就是临摹多宝塔碑之类的,学了很久却搞不懂怎么用笔,只是照着画样子的感觉,越学越觉得书法没意思。后来开始学赵体字,开始读贴,这才把过去的很多疑惑解开,也更加了解到了书法的魅力所在。都说字如其人,这个话十分准确。为什么呢?因为书法本身其实是个实用艺术,写字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记录文字的,在书写记录的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作者的审美倾向,是最能够说明作者的一些个性特点的,书法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今天的人很难体会这一点,因为我们的日常书写工具都是钢笔、圆珠笔、中性笔之类的硬笔了,我们对毛笔本身这种书写工具是生疏的,用一个生疏的工具单是驾驭好工具就不容易了,更多的书法表现也就无从谈起。书法对于我们而言就变成了一个跟实用没关系的独立的艺术形式,这让我们很难评价毛笔写出的书法作品。好比是一个不会驾车的人,他来驾驶车辆的话,你没法从他的驾驶中体会这个人是什么个性,因为他能开动车已经很费劲了,而让这个不会开车的人来评价哪个车手最厉害,那更是无稽之谈。也是基于我上述的原因,公认的中国书法的最杰出的几幅贴分别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这几幅字的同一个特点是,都是作者在特别的人生境遇中随手写就的文章草稿,没有刻意想要写好,从而非常直接的流露出作者当时心境的作品。中国书法的审美很像音乐,而行书就是即兴演奏的音乐。我觉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艺术形式了,所有艺术家要表达的东西都是自然的流出来、倾泻出来的,最少的经过其他媒介的干扰。非常幸运的是,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书法这么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书法的载体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写字,简直把表达的门槛降到了最低,它体现出的艺术价值也就更加无与伦比。康有为的字,争议比较多。我个人是很不喜欢康有为的字,为什么呢?因为他太能装了。他的字因为太能装了而显得很不美。康有为是清末最能装、最善于投机的政治人物之一,他那些个人的事迹我不想多谈了,请诸位有心人查查看看,恶心人的事情实在不少。他的大幅的书法作品,我认为有很重的表演性掺杂其中,他在书法中体现出了他竭力想要告诉别人他追求的是什么,唯恐旁人不知道他思想之伟大高深与众不同。下面这幅就是康有为的字,大家可以自己看看,感受一下。这个问题里题主贴的几幅胡兰成的字,装逼的成分更加让人发指。坦率的说,在以毛笔为主要书写工具的时代,掌握书法的基本功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尤其还是胡兰成这样靠笔杆子吃饭的人,他的字有一定的书 ** 力丝毫不奇怪。然而他书法中表现出来的那种矫揉造作,那种习以为常的虚伪,实在让我这样的糙汉子难以忍受。但是这样的人一般都会很有异性缘,对好奇的歪国人也很有迷惑性。据说是日本很多人极为推崇胡的字,推崇就推崇吧。被推崇的东西多了去了,难道都是好东西?日本人有日本人自己的审美特点,跟我们这个大陆民族的文化还是很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由于自然环境等原因,对生命的体验很不一样,相对来说我们中国的这种大陆文化更崇尚雄阔壮丽之美,而日本文化里更崇尚阴郁寂寞之美。中日两种貌似相近的文化之间出于文化误读的原因,时常会出现认可对方文化中 ** 成分的事情。这种感觉很像男女两性间,时常出现一个优秀的女人爱上 ** 男性,或是一个优秀的男人爱上一个 ** 女性的事情。误读在人类文化中是一种常态,误读也造就了很多名不副实的人。至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字,特别是他晚年的字,那是中国近代书法中的杰作,倒不是因为弘一法师(李叔同)也跟康有为、胡兰成一样崇尚碑学之类的原因,而是因为弘一法师的书法,特别是后期的书法,很真、很单纯,并没有造作之意。康有为的字根本无法与弘一法师的字相提并论,胡兰成就连想也不要想了。“真”,才是书法艺术最本质的魅力所在。中国书法中稚拙的字会令许多人陷入困惑,让人怀疑什么字才是好字。由于中国人常会把一个人的经历和品格与他的字联系在一起,这就导致人们怀疑字的好坏只是因为写字的人不一样而已,与字本身没有关系。其实不仅仅是书法,所有艺术形式发展到高级阶段时,都会把作者与作品联系在一起,作品是作者的一种延伸。这种逻辑继续发展下去,就出现了现代艺术的理论。杜尚用过的小便池被搬进艺术馆,也就是这种逻辑发展下去出现的情况。书法是中国文人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人文化是一种欣赏人生的文化,是把人本身当成一种审美对象的文化。书法当然可以脱离于作者存在,比如古代不知作者的汉魏石碑和唐人写经,但自从魏晋以来特别是宋朝发展出的文人书法,这种追求朴实稚拙风格的书法就没法把字与作者分开看待,因为对这种风格的追求本身就是意味着作者希望把自己与自己的书法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我们看的书法不只是看美好的线条。书法的价值在于它是人的身体留下的行动痕迹。书法的线条中蕴含着作者无意间流露的思想,纪录了一小段人生。随手贴几幅弘一法师的书法,大家看看,同样是学碑的人,是可以写出怎样的字来的。这是弘一法师还是李叔同的时候写的,后面就是李叔同成了弘一法师后的作品了。后期的字,就是《金刚经》里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是流传最广的弘一 ** 的绝笔,写在一张用过的纸背面。三日后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