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体书风
时间:2023-07-05 09:24:25
破体书风
中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基本实现了“扫盲”,即大家都会识字写字爱好书法,并有自己书法审美观念,这种群众性审美观念与书法艺术史传承的审美观念,有一致性,也有不一致性,往往专家说好的,广大书法爱好者反而说不好,并名之曰“丑书”。
为什么批“丑书”?
我对近古500年书法史上发生的三个转变进行研究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近500年来,挂轴的兴起和由于近五百年书法史中发生的三个转折,即碑学的“道光中兴”与甲骨简帛书的考古发现对晋唐经典书法作品视觉形态发生了很大改变,普罗大众对这种改变认识不足,因此造成这种“雅”与“俗”的对立。而某些对艺术史认识不足的书法家,又扩大了这种审美观念的对立。这种现象也存在于其文艺现象之中,如经典音乐与通俗音乐之分,克服这种现象有待于对书法审美的发展历程的理解和普及。
许多人并没有真正弄清楚丑书究竟是什么?而把所谓雅的丑书和俗的丑书混为一谈,这是不了解流行书风来源于近古以来书法史的发生的三个转折点,没有弄清楚什么是“雅的丑书”、“什么是俗的丑书”所造成,因此我提出“丑”书也有雅与俗之分。
流行书风的来源:破体书风
韩国有一个著名的书法家,现在算韩国书界第一号人物叫权昌伦。有一次,我经过首尔的时候,他请我吃早餐,他问了我一句话,他说什么叫“流行书风”?我就给他讲了,我说你现在写篆书就等于流行书风,流行书风就是这个时代流行的书体,你写的甲骨文就是甲骨文出现以后影响的,甲骨文简牍出现以后影响了新的书法风气。这个风气不仅影响了从中国发生变化,到韩国发生变化,到日本也发生变化。
吴熙载在清代晚期的时候写的隶书,还是标准汉隶的格式,现在当代书法家写的砖文隶书,没有蚕头燕尾,鲍贤伦先生的字取法秦简,这种隶书的话在清代,肯定就是不入流,叫乱写。就是因为发现了甲骨文以及新的考古资料,我们就知道篆书里还有甲骨文是用刀就刻出来的,这种字体就没有这种蚕头燕尾这种标准,什么叫蚕头呢?长画起笔时,回锋隆起,形如蚕头;什么叫燕尾?横波收笔时,顿笔斜起,形如燕尾。鲍贤伦学秦简写得长长的,笔画扁扁的,就这个味道,就是它在篆书向隶书过渡的时候,这种书体,就是过渡时期的书体,因此,考古资料的出现与发掘影响了一代书法家。当前不是在批丑书吗?我把这个称为破体书,就是丑书的问题。
当代书法创作受甲骨文、简牍书的影响破体成风,当下传统的五体基本打破规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几乎不破体不成书。破体书风是二十世纪后期至二十一世纪初期即当下的书法断代史特征。
破体书是篆书、隶书、楷书走向标准书体的过程
我在2001年中国考古所成立50周年纪念会和学术讨论会上,我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发言的时候,我跟大家讲,书体是根据时代发生变化的,如果在500年以后,突然出土了一堆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有篆书、隶书,什么都有的时候,你不要以为它就是汉代的或者秦代的作品,它就是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书法作品,这个时代写篆隶,而自然又写的不是规范的,又像篆,又像隶,又像楷又像行,又像行又像草,这种书就是当下40年中间书法的断代史特征,叫破体书风。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很规范地写楷书、规范地写行书,特别是规范地写行书,很少很少,写行书不带草书的很少很少,写草书不带行书也很少。
所以当下的书法之争不是碑帖之争,而是破体书风的流行。本来这个历史结论,应该在50年后,100年后做决定,我提前冒昧地做了这么一个结论,还有待历史的检验。
破体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书体演变走向标准书体的过程,比如隶书的演变中,《马王堆》的天字还带着篆书的味道。《皇帝书》的天字的这个燕尾开始出现了,到《华山碑》就是标准的燕尾和蚕头。马王堆《相马经》、新莽《邮书封简》、敦煌汉简《王骏幕府档案》、汉《礼器碑》,从篆书,隶书,到最后标准的隶书,一步一步的进行着演变。
如果书法演变过程中的铭石书是标准书体的话,其它的帛书,简版和墨书就是人们使用了书体演变过程中的不稳定的书体格局,称为破体。
楷书演变也是,北魏《高为孙造像》、北魏《郑文公下碑》、隋《龙藏寺碑》 唐欧阳询《醴泉铭》的国字,北魏的楷书,还带着方的隶书的味道,北魏的《郑文公下碑》,笔画这个是方的,这个是稍微圆的转折,到隋代隋《龙藏寺碑》,楷书基本笔画都成立了,但还有味道,怪怪的味道。一直到欧阳询的《醴泉铭》,就成了独立的唐楷,如果这个是楷书的标准书法的话,前面发展过程中介于隶楷之间的破体的书体就都是破体,而这些书体,都是我们现在学习书法的经典,在古代不认为这个是经典,认为是草野之书,现代大家在学习书法中,却是书法家的偏爱,因为每个人要追求独立的个性,就学习王蘧常、学习沈曾植的时候,学习罗振玉,兴起走这种学习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书体的路子。我称为这种书体为雅的丑书,它是有来源、有根柢的。
雅的“丑书”正在接受历史选择
如果和二王比较起来,徐渭,王铎都是丑书,为什么?他们就写的书体中间,比较新颖的形式,就是不按照颜欧柳赵的书法去学习标准的结构方法来写的,它就是丑书。
因为傅山明确说,我宁丑毋媚,不是丑书吗?丑书是不是要否定呢?当然傅山不能否定,王铎也不能否定,徐渭也不能否定,因为它吸收了书体的资源不一样,它形成这样一种书法。
金冬心的漆书和郑板桥《六分半书》是清代的丑书,这种书在当时出现,是丑书,放在今天也是丑书,为什么?它借模拟没有墨的时候,用漆写字的味道,就是用竹笔写,用油漆写字的味道。金冬心的漆书体,现在最受追捧,拍卖会京东新的字卖得特别贵;郑板桥《六分半书》影响也很大,你看他的字,篆书的结构、隶书的笔法写的这个字,而这个他写的是楷书。如果按照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的标准,他们这些都是丑书,为什么?因为金冬心和郑板桥把它的规范进行了变化,这个变化不是乱变的,它是有来源的。
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谢无量的孩儿体就是随意性的反程式的书写。弘一法师写过魏碑,谢无量临过《淳化阁体》里的王羲之,但他们尽量把技术简化,不让你觉得他写字有技术。这一点我称为他是雅的,今天我们的书法家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创作的书法的技术难度,就玩各种花样,弘一和谢无量就是技术上采取简化,当然,他们是通过了历史的选择。
俗的“丑书”是民俗文化
第一个是老干部体。书法书法为什么叫法呢?你没有这个法度,没有书法艺术基本的技法的规范性,所以被称之老干部体。老干部体就是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学过书法,没有童子功,中间的事物又忙于事务,晚年的时候,写写书法,加上以前的老部下的吹捧,就以为是书法家了,其实就是钢笔字的方法写书法,因为没有真正的临过帖,这些老干部有的还因为在职的权威,当上了书协主席,有的还当了书协顾问,书法协会员会怎样看?
第二个是江湖书法。写个马字,这个马跑得快,很形象的画个马形。写个竹字,笔画像竹节形状,它就是简单的很俗气的理解书法的方法称为叫江湖书法。这个写龙字,各种龙字,反正把龙字怎么大而化之写得像龙字,就把你搞成写百个龙字,这是江湖书法。
有什么口书,用嘴含着笔,两只手、两只笔用一齐写,趴在地上写,还有在女人身上写,还有把一个女人用裸体,用布包起来,把她举起来,用头发写字,这些胡乱的杂耍,我认为,这些都是江湖书法。
我认为这些都是参与书法活动,比搞赌博、吸毒好,它也是种民俗文化也允许它存在,你看他这么写字,有很多人观看,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我们最大的江湖书法就是奥运会上都本基写的各国代表团的牌子,是典型的江湖书法,张艺谋他不懂书法,所以选了都本基,都本基很有名的,在英国都知道都本基,不知道刘正成,我认为它是个民俗文化。
客观看待雅的丑书和俗的丑书
我认为,当代破体书丑书的雅语系书法产生于原始宗教之中,从来就是中国先民的一种精英文化。尤其自王羲之以来,历代书法艺术家的非凡创造成中国文化的一颗明珠。种民俗文化也允许它存在,你看他这么写字,有很多人观看,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丑书是什么?什么叫丑呢?我的理解就和傅山的理解相近,傅山说宁丑毋媚,这个字不要写得很媚。宁拙毋巧,宁丑毋媚,这个字不要写得媚气,我把这个称为雅的这种变。另外还有一种俗的,全是写的不好看的丑书,所以我把丑书分为两种:一种雅的丑书,一种是俗的丑书。为什么出现这个书体?有因为破体书出现以后,自王羲之楷书新体结束了书体演变以后,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都有严格规范,越出规范就叫“破体”。篆书中大篆、小篆也有明确界限,加之科举对楷书规范要求很严,考试用恭指,卷中倘有两三处“破体”即为废卷。
当代的郭子绪弯弯扭扭的字,王镛写的带有砖文感觉的篆书;沃兴华的形式结构主义来这些作品在当代的受到抨击,都被列入到所谓的“十大丑书”名单位中,但是我不能现在下结论,我说得含蓄一点,他们是正在经受历史选择的雅的丑书,它能不能传下去,如果你觉得看不懂,如果你觉得他们是丑书,我们一百年以后再看看,我认为它们是能传下去的,但是不一定。因为当代人不修当代史,做艺术史结论的话,也不能做在历史之前,而要做在历史之后,我们现在大家比较激进,提前做结论,所以我保留了余地,就是正在历史选择的雅的丑书。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们的书法根底都非深厚,非常有修为的,有些它丑的好一点,有些丑得厉害一点,大家一定要正确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