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网首页 > 书法风格 > 书法风格

清代书法风格

时间:2022-06-05 12:32:46
       清代在中国书法史上不是一个最重要的时期。与晋、唐、宋元、明代相比,清代没有出现像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蔡襄、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这样名重于世、影响深远的大家。书法家王铎由明入清,两朝为官,心系官场,影响书法,不言自明。书法家傅山虽为学者,但作为遗民在清朝,心怀不满,情绪不好,常以叛逆色彩入书,狂躁粗野,草无章法,与张旭、怀素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更不宜为后人所学。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虽然楷书功力深厚,但常写自称的“六分半书”的“板桥体”,刻意在新奇上做文章,在书法上做游戏,以显示其对帖学的不满和对人生的玩世不恭。duo书法网-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
duo书法网-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
        那么,清代书法风格的“尚质”究竞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综合起来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前期崇尚“帖质”,二是后期崇尚“碑质”。在清代前中期,主要是受明代书风的影响。因为明朝灭亡后,很多书法家直接进入了清代,成为明代书风的传播者。特别是康熙皇帝很喜欢董其昌的书法,大力提倡学董其昌,朝廷内外都去仿效董其昌。到乾隆皇帝时,又赞赏赵孟頫的书法,主张向赵孟頫学习,朝野上下又一哄而上去学习赵孟頫。更由于康、乾两位皇帝命令书法家修撰、编辑、摹刻并收藏了大量集帖,而当时的科举考试又严格要求必须书写“馆阁体”,这样一来,追求晋唐书风,临写《淳化阁帖》,学习蔡襄、赵孟頫、董其昌等名家书法的“帖学”之风就占据着清代中期之前书坛的主导地位。这充分表明,清代这个时期的书法“帖学”味很浓,所崇尚的“质”当然是“帖质”。到了道光和咸丰皇帝时,整个书坛都贬斥帖法,崇尚北碑,碑派书法成为书坛主流。这时的书法家们都去学写魏晋六朝墓志造像的字迹,临习魏晋南北朝碑刻楷书。何绍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人物。他一生推崇魏碑,刻苦习练魏碑,成为清代碑刻书法写得最好的人。清代后期这种崇尚“碑质”的风气,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
花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