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砚
时间:2023-02-15 20:06:02
歙砚
歙砚是全国四大名砚之一。自唐以来,就和端砚并称于世。歙砚的砚材产于江西婺源县龙尾山。从唐初起,婺源一直属于歙州,而石砚又大多在歙州所在地——今安徽省的歙县雕刻、制作,所以就有“歙砚”之称。
歙砚的主要特点是石型坚润,呵之即泽,研如磨玉,发墨之利是其他石砚所不可比拟的。如果使用年久,墨膏满面,只需冷水一冲,就又光洁莹亮,焕然一新了。此外,歙砚雕刻精美,工艺高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据说第一方歙砚的砚石于唐时在龙尾山发现。
砚石又结实又细腻,象宝石一样光滑,石上还有不同纹理,有的还嵌着发光的金星。石头上空笼罩五颜六色云霭,两边有白云浮游,好象行龙的尾巴。后来一雕工因石取势,刻成蛟龙吐水砚,砚石上的两颗金星正好成了蛟龙的一对眼睛,炯炯有神。龙嘴还能吐出一串串的水珠,整个砚石色泽美丽象碧云,石质细腻似肤肌,所研之墨,油润生辉。此砚后被歙州太守献给南唐中主李璟。李璟得此宝砚,高兴万分,正准备倒水研墨试砚,突见龙嘴吐出一串串水珠,他不禁连声称赞:“宝砚、神龙宝砚!”又挥笔写了“歙砚甲天下”几个大字。为得到更多的歙砚,李璟在歙州设“砚务”,由当时著名砚工李少微担任“砚务官”,专管制砚、进贡之事。
由于歙砚既是文房实用之物,又是高级收藏品,历史上许多收藏家把石质佳美、雕琢精致的歙砚,视为价值连城的珍宝。传说南唐后主的李煜收藏佳砚甚多,其中有一块由李少微精心制作的“歙砚王”,长一尺多,四周刻有大小山峰36座,每峰大约有手指粗细,当中刻成砚池,山峰形态各异,池中碧水荡漾,妙趣横生。南唐亡国后,此砚辗转流传数十人之手,最后落到宋代大书法米芾手中,他藏于秘室,不轻易示人。到了晚年,米芾回到镇江,想造一块好宅基,安家度晚年。恰好学士苏仲恭在镇江甘露寺旁有块宅基,依山傍水,树木苍郁。苏氏知米芾藏有名砚,托人说情,先以重金购买,米芾不卖。后又愿以宅基换砚,米芾虽舍不得,但为安家,不得不忍痛割爱。苏仲恭得到砚不久,因为此砚名气太大,又被皇宫征索而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对宣纸、宣笔、徽墨、歙砚此“文房四宝”十分钟爱,并均有诗歌志之。尤以颂歙砚者居多,其中诗三首,砚铭四则。
歙砚的砚材——龙尾石的地质年代属震旦纪,距今已有10亿余年,是一种泥质粘板岩。古代生产条件落后,全凭人工开采,不可能大量生产,更显得歙砚之珍贵。从元末以来的几百年间,砚石的正式开采仅一、二次,制砚业几度停顿。1963年,砚工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开采龙尾砚石,正式恢复歙砚的生产,使这一宝贵遗产得以传承。
什么是好砚石?
按照古人的标准,首先是老坑。一般收歙砚,四大名坑的最佳,一为水玄坑,二是眉纹坑,再是罗纹坑,再为金星坑。实际上,深入之后会发现,有些石头虽然不是老坑,但是也非常好,初学的还是以老坑为宜。
地质学家、歙砚研究者程明铭在《中国歙砚大观》中,著述:“从地学来看,歙砚石矿层属于中元古界震旦系地层,根据同位素测定,距今十亿年左右。砚石颜色与矿物组成和形成有密切联系,除此,主要是取决于杂质。常见杂质为有机物和铁锰质,这些染色杂质的能量很大,哪怕只有千分之几页可以使砚石颜色发生猛烈变化,就像是在清水中加入一色素。歙砚多为冷色调,黑色与有机质和硫化铁密切关系,铁质是重要的染色剂,三价铁是红色,二价铁呈绿色,介于不同比例可以呈紫色、棕色、灰色、浅灰色,近于零时为黑色。”
歙砚石品繁多,历史记载的就有上百种,按照天然纹饰来分有眉纹、罗纹、金星、银星、金晕、银晕、金花、鱼子、玉带、紫云、青绿等。据宋代洪景伯《歙砚谱》所载,歙砚石品目有:眉子七种、外山罗纹十三种、里山罗纹一种、水航坑水蕨坑十种、金星三种、驴坑一种,各种纹饰姿态宛然。从地质成因来看,石品又可以归类为色泽纹饰、成岩纹饰、生物化石纹饰、构造纹饰、金属纹饰。
眉纹是指砚面的纹饰像眉毛一样,根据形态可以分为对眉、阔眉、线眉、枣心眉、雁湖眉等。眉纹主要看泽光,雁湖眉在眉纹中更加稀少。金线、银线是成岩期间或成岩后出现的裂隙被黄铁矿或白铁矿等金属元素充填而形成的不规则细脉。
歙砚是全国四大名砚之一。自唐以来,就和端砚并称于世。歙砚的砚材产于江西婺源县龙尾山。从唐初起,婺源一直属于歙州,而石砚又大多在歙州所在地——今安徽省的歙县雕刻、制作,所以就有“歙砚”之称。
歙砚的主要特点是石型坚润,呵之即泽,研如磨玉,发墨之利是其他石砚所不可比拟的。如果使用年久,墨膏满面,只需冷水一冲,就又光洁莹亮,焕然一新了。此外,歙砚雕刻精美,工艺高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据说第一方歙砚的砚石于唐时在龙尾山发现。
砚石又结实又细腻,象宝石一样光滑,石上还有不同纹理,有的还嵌着发光的金星。石头上空笼罩五颜六色云霭,两边有白云浮游,好象行龙的尾巴。后来一雕工因石取势,刻成蛟龙吐水砚,砚石上的两颗金星正好成了蛟龙的一对眼睛,炯炯有神。龙嘴还能吐出一串串的水珠,整个砚石色泽美丽象碧云,石质细腻似肤肌,所研之墨,油润生辉。此砚后被歙州太守献给南唐中主李璟。李璟得此宝砚,高兴万分,正准备倒水研墨试砚,突见龙嘴吐出一串串水珠,他不禁连声称赞:“宝砚、神龙宝砚!”又挥笔写了“歙砚甲天下”几个大字。为得到更多的歙砚,李璟在歙州设“砚务”,由当时著名砚工李少微担任“砚务官”,专管制砚、进贡之事。
由于歙砚既是文房实用之物,又是高级收藏品,历史上许多收藏家把石质佳美、雕琢精致的歙砚,视为价值连城的珍宝。传说南唐后主的李煜收藏佳砚甚多,其中有一块由李少微精心制作的“歙砚王”,长一尺多,四周刻有大小山峰36座,每峰大约有手指粗细,当中刻成砚池,山峰形态各异,池中碧水荡漾,妙趣横生。南唐亡国后,此砚辗转流传数十人之手,最后落到宋代大书法米芾手中,他藏于秘室,不轻易示人。到了晚年,米芾回到镇江,想造一块好宅基,安家度晚年。恰好学士苏仲恭在镇江甘露寺旁有块宅基,依山傍水,树木苍郁。苏氏知米芾藏有名砚,托人说情,先以重金购买,米芾不卖。后又愿以宅基换砚,米芾虽舍不得,但为安家,不得不忍痛割爱。苏仲恭得到砚不久,因为此砚名气太大,又被皇宫征索而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对宣纸、宣笔、徽墨、歙砚此“文房四宝”十分钟爱,并均有诗歌志之。尤以颂歙砚者居多,其中诗三首,砚铭四则。
歙砚的砚材——龙尾石的地质年代属震旦纪,距今已有10亿余年,是一种泥质粘板岩。古代生产条件落后,全凭人工开采,不可能大量生产,更显得歙砚之珍贵。从元末以来的几百年间,砚石的正式开采仅一、二次,制砚业几度停顿。1963年,砚工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开采龙尾砚石,正式恢复歙砚的生产,使这一宝贵遗产得以传承。
什么是好砚石?
其次,要纯净,没有瑕疵、石病,没有裂纹、虫蛀、金线、银线等(很硬的金属线),同时看石色与石品。再次,看下发墨如何。好的砚台,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实用性,磨墨是不是快,墨与水的交融,墨色怎样。
歙砚的名贵,主要就在于石品的稀缺性,比如歙砚中雁湖眉,金星,非常珍贵。但也不能盲目追求,否则就会产生误区,最终还是要看砚的实用性。程明铭在书中就有例:宋人所谓“歙砚以金星为贵”,其实并不是金星越多越好,因为金星大多是硫黄铁类物质,对发墨无益,但粉末状为佳,不影响发墨还可以防虫蛀。
歙砚因为历史悠久,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气息,与紫砂壶一样,成文古代文人的一大雅玩。宋代蔡襄称歙砚为和氏璧,诗云:“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苏东坡爱砚成癖、枕砚而卧,曾说“我生无田,食破砚。”
歙砚的形制多样,有长方、圆形、菱形,随形(简单起个边),莲花瓣,抄手等。现在收藏歙砚的人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注重石质,一派注重雕工。古人重视砚的实用性,雕工文气生动,通常刻小螃蟹、小青蛙。现在很多歙砚雕得很漂亮,但是没有古砚那么耐看了。
料是本体,一方砚台值不值得收藏实用性是很大决定的因素之一,毕竟歙砚是文房之乐而非单纯的雕刻艺术。实用性的角度,老坑的料下墨、发墨都好,磨完之后有一种油油的感觉。坑仔料要粗糙一些。但是对坑口的判断,歙砚并不是很清晰。好的坑口可能就挨在一起,就连专家有时也分别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