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网首页 > 书法工具 > 书法工具

书房笔筒

时间:2023-07-16 07:39:01
书房笔筒NiA书法网-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
 
说起文房用品,很容易想到笔墨纸砚,但除了这四宝以外,笔筒也是文房中必不可少的。笔筒因其独具的实用性兼装饰性,使它从古代流行到了今天。笔筒不仅是文人雅士的私房爱物,也是收藏家们喜闻乐见的门类。不同的材质和纹饰,还有那么多人物故事,都让笔筒成为文化传承的缩影。
 
清代紫檀木雕九虬纹笔筒
 
  笔筒出现于何时已不可考,三国时已有文献记载。吴国的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之《螟蛉有子》篇曰:“取桑虫负之於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笔筒是由笔架、笔插等发展而来的。早期人们出行时就将笔插到一个筒子里,通常有盖子防止毛笔干枯。文献里放虫子的大概就是这种细长的筒子。
 
 
  常见的笔筒是在书房中,一般呈圆筒开口状,是文人书案上的陈设之物。笔筒的材质多样,多见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也有一些特别的,比如石头、铜器、玻璃的等等。早期竹制笔筒很流行,比如宋无名氏所作《致虚杂俎》记:“王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班;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
 
  明代以前留下来的笔筒不多,现存的实物多是明清所制,这一时期的笔筒器型和装饰也是最为丰富的。以竹制笔筒为例,明代中叶之后竹刻名家辈出。明时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代,以浮雕和圆雕的深刻法创竹刻嘉定派;清代竹刻名家张希黄,创留青竹刻技法浙派,还有吴之璠、封锡禄、邓浮嘉、周芷岩、尚勋、潘老桐等人。
 
 
  木制笔筒在明清之际亦较为常见,有紫檀木、沉香木、鸡翅木、黄杨木、老红木等。技法与竹雕大同小异,一般来讲,明代木笔筒做工朴素浑厚,刀法遒劲流畅,而清代木笔筒做工精致洁润,刀法细腻,意境深幽。以紫檀笔筒为例,明式的很少采用较为繁复的镂雕工艺,而是利用本身的色泽、纹理或棕眼加以表现,故显得大方稳重,古朴典雅。
 
 
  清代紫檀木雕笔筒与明代风格截然不同,雕法更加全面,有去地高浮雕,浅刻及浮雕、镂雕、阴刻综合技法,刀法纤巧细腻,构图虚实分明,纹饰深峻生动。有的还将各种名贵玉石、象牙、螺钿等多种原料嵌在笔筒上,加入百宝嵌后显得华丽精致。笔筒将木雕工艺融入其中,作为文房陈设器,跟明清的家具风格相呼应。
 
 
  传世的笔筒也有少量象牙和玉制的,其价值也很高。从风格上看,明代多以刀代笔,构图清新,画面简洁。清代则以镂雕为主,以深雕、镂空和阴刻技法琢制山水人物等纹样,人物与景色相配,纹饰精致,层次丰富,布局繁密,立体感强。此外还有雕漆、紫砂等,各种传统的手工艺,都在笔筒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瓷制笔筒大约产生于宋代,到明清开始盛行。明代以青花为主,但传世品不多。康熙时瓷笔筒的生产达到鼎盛时期,品种极为丰富,有青花、五彩、斗彩、釉里三彩及各种颜色釉。纹饰内容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博古等。器型有束腰侈口形、直口直壁形、竹节形、方形等。清中后期以粉彩为主要品种,器型以细高为主。
 
  清末民国的瓷器相对来讲存世量大,其中也有不少瓷制笔筒。晚晴出现了不少雕瓷名家,比如陈国治、王炳荣、汤源和等人。二十世纪初期,江西景德镇的瓷画艺人对传统粉彩画法加以改造,用粉彩原料在瓷器上绘制中国画,形成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绘名家流派。名家绘制的瓷制笔筒备受藏家喜爱。
 
 
  在文房用品中,笔筒的行情较好。在收藏古董笔筒时,鉴定显得尤为重要,除了看材质年代、器型标准,还要小心很多仿造名家的伪作。在所有笔筒中,通常认为瓷制的较为脆弱,实际上那些竹、木、牙、漆等材质也都需要小心保养,比如过于干燥可能引发木、漆的开裂变形,竹制的还要防潮防虫。
花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