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网首页 > 书法历史 > 书法历史

陈垣先生论中华书法

时间:2023-06-10 08:01:35
作为史学宗师,陈垣先生一直强调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是艺术史上的一大景观。在1923年作的《元西域人华化考》中,他说:“书法在中国为艺术之一,以其为象形文字,而又有篆、隶、楷、草之不同,数千年来,遂蔚为艺术史上一大观。”在1939年所作《汤若望与木陈忞》一文中又再次强调了书法的民族性:“以书为美术,与画并称,舍中国、日本外,世界尚无此风俗。不注意书法,则真景德云法师所谓不工书无以传者也。”在这篇文章中,他还专门讨论了僧人的书法,把僧人的书法活动和他们的文章、小说等一起讨论。他说:“书法自昔为中国所重,僧人能书者亦多。即《景教流行中国碑》,书法遒整,亦可与他唐碑媲美。近年敦煌出土之景教经典,亦有幽雅绝俗者。”这些相关的看法,表明了陈垣先生对中国书法的关注,特别是对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加以肯定。
 
陈垣先生书法
eqG书法网-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
       1942年6月,陈垣先生在辅仁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会上讲话,题目为《〈艺舟双楫〉与人海》,专门谈到书法的重要性。《艺舟双楫》是包世臣论文论字的一本书,他以此题目和即将毕业的同学讲话,是要学生重视文章和书法,鼓励学生利用能看到好的临本的机会“多看多临”,一定能够学好,殷殷之情溢于言表。他还特别强调书法气息对学习者的重要性,告诫学生“字不怕幼稚,至怕恶俗”,指导学生要注意执笔、多看名迹,才能学好书法。
 
eqG书法网-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
       陈垣先生三子约之先生爱好书法,陈垣先生在致约之先生的家书中,多次谈到他对刻石、碑版、墨迹、书体的看法,特别强调学习的方法。陈垣先生认为“学篆以秦至汉为正宗”,入门最为重要,打好根基再图变化,不断强调不能“俗”,不能“杂”。对于学习隶书,陈垣先生主张由近追远,由清人到汉碑,容易上手。在给约之的家书中说:“如果想学隶书,现在已有机会矣。前日检出黎二樵隶书一册,甚佳,可以从此入手,渐追汉隶。”又云:“隶先于二樵墨迹入,次学《华山》,学残石,均可。比写行、草易得多。”黎二樵即清代书家黎简,其隶书师法《熹平石刻残石》,陈垣先生认为从黎氏入手再学汉碑是一条途径。
 
       陈垣先生十分强调行书、楷书在书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行、楷最难写,篆、隶最易写,因行、楷是进步的写法,篆、隶是初民时代的写法。故写行、楷非要有多年工夫不可,篆、隶只有一年半载即可写成似样,速者三两月便成似样,行、楷无此急效也。”又说:“行书最要,最有用,最美。楷次要,草、隶又次之,篆又次之。此指用处。行、草只宜施之笔札,若擘窠大字,非楷、隶不能镇纸,故学隶亦好。”学习行书的方法,是要看到墨迹、真迹,从而来体会笔法。他举例说:“字最要紧看墨迹,从前英敛之先生最不喜欢米,我谓先生未见米真迹耳。后见宫内所藏米帖,即不轻米矣。”学习行书还要多看,训练自己的眼睛:“《九月十七日帖》及《奉橘帖》最要能看出名贵气。多学多看,笔下自然不俗,此为医俗之仙方。看不出他名贵,眼中仍是俗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陈垣先生还强调楷书中“南派”的“圆体”和“北碑”的“方体”不宜混杂,而应专心一路。陈垣先生也强调“墨迹”在学习楷书中的重要性,反对学北碑。他认为“刀刃所刻的效果与毛笔所写的效果不同,勉强用毛笔去模拟刀刃的效果,必致矫揉造作,毫不自然。”这个看法在书法界普遍学北碑、魏碑的今天,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花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