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书法创作的五个故事的故事
时间:2024-03-27 14:55:46
赵孟頫是元代书法的宗师,有关他学习书法、创作书法的故事较多。
1.赵孟頫临背唐人字帖
赵孟頫用笔得古法很多,结字尤其精熟,对古代名帖能烂熟于心。据他的弟子柳贯《跋赵文敏帖》载 【重庆的书法家www.shufaai.com】,柳贯在京师跟随赵孟頫,两人关系最亲近而且长久。有一年冬天,柳贯留宿在赵孟頫书斋中,赵孟頫论书法之余,试笔掭墨,背临(即不看字帖,凭记忆临写)颜真卿、柳公权、徐浩、李邕各人的字帖。临完后,叫人拿来颜真卿等四人的真迹个字一个字地对照,不仅转折向背,无不相似,而且神采飞扬,有些地方还超过了真迹。柳贯问赵孟頫说:“老师您怎么能达到这样的程度?”赵孟頫说:“也不过是临得很熟罢了。”对古代名帖必须勤奋临写,才能烂熟于心进而熟能生巧,这是赵孟頫教给柳贯的学书方法。
2.赵孟頫补米帖缺漏
明代汪珂玉《珊瑚网・诸名家评米书》载,据元代陶宗仪说,赵孟頫偶尔得到米芾书写的《壮怀赋》墨迹一卷,仔细玩赏,发现中间缺掉了几行,他感到很可惜,决心凭自己擅长临摹古人作品的本领把这几行补上。于是,他找来米芾书写的《壮怀赋》的刻本,钩摹刻石,再拓印下来用来补齐《壮怀赋》的缺漏,总共换了五至七张纸。他把自己钩摹的《壮怀赋》与米芾墨迹比较,最终还是感到不满意。于是他感叹地说:“现在的人在书法上远不如古人啊!”叹息之后,他又觉得米芾《壮怀赋》墨迹中间缺掉了几行,总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最后,赵孟頫只得用刻本中的字补充完整了米芾《壮怀赋》的墨迹。由此可见,临摹前人的书法,要达到逼真的程度是多么艰难!
3.赵孟頫厌人索书
元代柳贯《柳待制文集》载,赵孟頫年轻时喜爱临摹智永的《千字文》,所以能使自己的书法与智永《千字文》融为一体。自从赵孟頫登上仕途后,在书法上享有很高的名声,应酬日益增多,难以承受,就十分讨厌别人向他求字,碰到有人从衣袖里拿出丝绢或纸张请他挥毫,他就板起脸来,坚决拒绝。求字的人只好罢休,闷闷不乐地离开但是,当他遇到官场上那些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和那些带有贵族身份的人,有时也会很高兴地挥毫写字。当他高兴地挥毫写字时,一些喜欢凑热闹的朋友倘若在一旁鼓劲起哄,
他心情更加轻松愉快,笔墨更加灵动潇洒。写到得意的时候,他也会自我夸耀,认为自己超过了古人。赵孟頫实在是元代书家中的一个奇才。
4.赵孟頫教子习字
元代孔齐《至正直记》载,赵孟頫教儿子学书法,自有一套家传的口诀,比如写“斜”字草书,认为“斗”旁的直下笔,用笔要先逆锋向左然后向下,并且要写成“屋漏痕”的形态。他的儿子仲先继承了这种写法。赵孟頫还检查过儿子赵仲穆习字时握笔的情况,仲穆小时候握笔练字,赵孟頫悄悄地站在背后,突然抽仲穆的笔杆,假如毛笔随着仲穆的手一起被拔起而不放松笔杆,赵孟頫就笑笑不做声;假如毛笔从仲穆的手中抽出去了,墨汁沾污了个手指,赵孟頫就要以打板子的方式教训仲穆。赵孟頫的这种做法,就是要使儿子把笔拿稳,把精神和气力都集中到笔杆上。
1.赵孟頫临背唐人字帖
赵孟頫用笔得古法很多,结字尤其精熟,对古代名帖能烂熟于心。据他的弟子柳贯《跋赵文敏帖》载 【重庆的书法家www.shufaai.com】,柳贯在京师跟随赵孟頫,两人关系最亲近而且长久。有一年冬天,柳贯留宿在赵孟頫书斋中,赵孟頫论书法之余,试笔掭墨,背临(即不看字帖,凭记忆临写)颜真卿、柳公权、徐浩、李邕各人的字帖。临完后,叫人拿来颜真卿等四人的真迹个字一个字地对照,不仅转折向背,无不相似,而且神采飞扬,有些地方还超过了真迹。柳贯问赵孟頫说:“老师您怎么能达到这样的程度?”赵孟頫说:“也不过是临得很熟罢了。”对古代名帖必须勤奋临写,才能烂熟于心进而熟能生巧,这是赵孟頫教给柳贯的学书方法。
2.赵孟頫补米帖缺漏
明代汪珂玉《珊瑚网・诸名家评米书》载,据元代陶宗仪说,赵孟頫偶尔得到米芾书写的《壮怀赋》墨迹一卷,仔细玩赏,发现中间缺掉了几行,他感到很可惜,决心凭自己擅长临摹古人作品的本领把这几行补上。于是,他找来米芾书写的《壮怀赋》的刻本,钩摹刻石,再拓印下来用来补齐《壮怀赋》的缺漏,总共换了五至七张纸。他把自己钩摹的《壮怀赋》与米芾墨迹比较,最终还是感到不满意。于是他感叹地说:“现在的人在书法上远不如古人啊!”叹息之后,他又觉得米芾《壮怀赋》墨迹中间缺掉了几行,总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最后,赵孟頫只得用刻本中的字补充完整了米芾《壮怀赋》的墨迹。由此可见,临摹前人的书法,要达到逼真的程度是多么艰难!
3.赵孟頫厌人索书
元代柳贯《柳待制文集》载,赵孟頫年轻时喜爱临摹智永的《千字文》,所以能使自己的书法与智永《千字文》融为一体。自从赵孟頫登上仕途后,在书法上享有很高的名声,应酬日益增多,难以承受,就十分讨厌别人向他求字,碰到有人从衣袖里拿出丝绢或纸张请他挥毫,他就板起脸来,坚决拒绝。求字的人只好罢休,闷闷不乐地离开但是,当他遇到官场上那些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和那些带有贵族身份的人,有时也会很高兴地挥毫写字。当他高兴地挥毫写字时,一些喜欢凑热闹的朋友倘若在一旁鼓劲起哄,
他心情更加轻松愉快,笔墨更加灵动潇洒。写到得意的时候,他也会自我夸耀,认为自己超过了古人。赵孟頫实在是元代书家中的一个奇才。
4.赵孟頫教子习字
元代孔齐《至正直记》载,赵孟頫教儿子学书法,自有一套家传的口诀,比如写“斜”字草书,认为“斗”旁的直下笔,用笔要先逆锋向左然后向下,并且要写成“屋漏痕”的形态。他的儿子仲先继承了这种写法。赵孟頫还检查过儿子赵仲穆习字时握笔的情况,仲穆小时候握笔练字,赵孟頫悄悄地站在背后,突然抽仲穆的笔杆,假如毛笔随着仲穆的手一起被拔起而不放松笔杆,赵孟頫就笑笑不做声;假如毛笔从仲穆的手中抽出去了,墨汁沾污了个手指,赵孟頫就要以打板子的方式教训仲穆。赵孟頫的这种做法,就是要使儿子把笔拿稳,把精神和气力都集中到笔杆上。
5.赵孟頫奖拔雪庵和尚
雪庵,本姓李,元代僧人,擅长书法。元代京城宫殿中的匾额,都是他书写的。赵孟頫对他的书法非常推崇。据元代陶宗仪《辍耕录》载,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京城大都(今北京)的兴圣宫刚刚建成。宦官李邦宁丞相传送皇太后的诏令,命集贤殿学士赵孟頫为兴圣宫题写匾额。赵孟颊坦诚地对李邦宁说:“丞相大人,凡是宫中的匾额都是当今高僧李雪庵题写的,您应当禀告太后。”不久,太后派李邦宁、赵孟頫一同拜访李雪庵,请他为兴圣宫题写匾额。李雪庵问道:“子昂(即赵孟頫)为何不写,却要嘱咐我写呢?”于是,李邦宁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李雪庵。李雪庵就不再坚决推辞了。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赵孟頫有一种尊贤谦让的品格。
又据清代梁巘《评书帖》载,有一次,赵孟頫在京城的街道上行走,看到雪庵和尚为一家酒馆题写的酒帘,酒帘又叫酒旗,就是酒馆的标志,类似今天的酒店的招牌。赵孟頫停住脚步,仔细欣赏,认为雪庵的书法超过了自己就把他推荐给朝廷。当时,雪庵的书法名声传遍朝野。其实,雪庵和尚的书法不一定真的超过了赵孟瘐。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赵孟頫能够奖励提拔人,表现出举贤荐能的眼力和气度,这一点是很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