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定庵
沈定庵对传统书法的精湛领悟,首先表现在对“舍二王以外,不知有书”观点有疑。对于隶书的学习和创作,人言必称东汉。这没错。隶书是东汉的主要书体,其规范性、普及性高于其他书体,得到庙堂与民间的一致拥趸。政治背景,社会心理,决定着文化发展的轻重缓急。隶书在东汉赢得了发展和普及的历史空间,自然会使这种宽博、厚重、典雅的书体提高到审美的层次
隶书命运与篆书一样,当楷书、行草书在魏晋隋唐高度成熟以后,隶书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书法家对隶书的轻视,缘于楷书、行草书的流行和审美心理的变化。
清代,隶书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清代书法家强调书法创作的艺术特性,或者说,清代还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以艺术的目光来看待书法。“根据有关文献粗略统计,清代擅长隶书的名家有五百余人,笔者所见存其墨迹者(包括印刷复制品),亦不下三四百人,从皇亲国戚到布衣庶民,从名公巨卿至方外闺秀,从通儒学者至画家印人,论其身份可谓无所不有。”
清代历史并不漫长,必与清代人的审美观念会发生一定的关联。沈定庵对清代隶书热爱,并不是赶清人的“时髦”,而是凭借自己的眼睛,发现了清代隶书艺术魅力。传统隶书在清代得到了多元化的解读,这是促进清代隶书发展的“言论”基础。朱彝尊将隶书分为方整、流丽、奇古。王澍在《虚舟题跋》跋《礼器碑》时,将汉碑书风分为雄古、浑劲、方整,而在《竹云题跋》里,又将汉隶分为古雅、方整、清瘦。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本汉第七》中列举汉碑的风格,有骏爽、疏宕、高浑、丰茂、华艳、凝整、秀韵等。
沈定庵隶书,首先基于博大精深的汉隶,得其整饬、气韵、神采。沈定庵以具有现代精神的书法家的良知,不安于现状,持续扩展自己的审美空间,发现了清代隶书独特的精神风貌和艺术价值。沈定庵的隶书笔法十分丰富,既有传统的方笔、圆笔的交叉,也有中实中虚的变幻。前者源自于汉碑的恩泽,后者得益于伊秉绶墨迹的影响。笔者目睹了沈定庵先生的隶书创作,所书“友芝兰”三字,让我看到了沈定庵隶书的笔法和结字特点。沈定庵作隶书逆如平出,笔画均匀,收笔不蓄势,使线条有灵动之感。传统的隶书多作回锋顿笔,沈定庵的最后一笔顺其自然,略见楷书用笔的特点。篆书与隶书有血缘关系,篆书用笔没有提按,强调“中实”,隶书亦然。让笔画中段饱满,是清代一部分碑学派书家推崇秦汉碑刻的理由。华人德说:“笔法从篆书的单一均匀到隶(分)书到楷书的逐渐丰富,这是一个发展规律,只是隶书追求朴茂,故不宜以楷书提按笔法用之于隶书,提按成分愈多,朴茂之气就愈少。”
沈定庵隶书呈纵势,有雄强之气。这一点胎息伊秉绶,又极大借鉴石鼓文的结字规律。篆书要求对称,向往平衡,沈定庵的隶书吸纳了篆书某些优点,线条曲折,字形流畅、昂扬、厚重,具有现代审美语汇。当代书法家的隶书作品,具有如此的现代感和现代视觉力量,并不多见。
对于隶书,沈定庵提出“理通”、“力遒”、“形美”。“理通”,合乎规矩法度,“力遒”,是指写得力饱气足,“形美”,是指书法优美的造型。这三点,就是沈定庵对自己隶书创作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