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网首页 > 书法作品 > 书法作品

王献之《廿九日帖》

时间:2023-01-14 11:00:58
王献之《廿九日帖》JVQ书法网-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
王献之《廿九日帖》
名称:廿九日帖
作者:王献之
时代:东晋
书体:行楷
摹搨:唐代
材质:硬黄纸墨迹
 
《廿九日帖》是东晋王献之致其一位同辈兄长的信札,信中所写是王献之为自己未能送别而致歉,并问对方身体状况的内容。行楷书,3行,30字,唐人摹本。纵26厘米,横11厘米。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原文
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勿勿,不具。献之再拜。
 
大意
二十九日献之拜上:昨日竟没有同你话别,很是怅然和惭愧。你近来身体恢复如何。我则很乏顿,匆忙间就不再叙了。献之再拜。
  
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工书,兼精诸体,尤以行草善名。在继承张芝、王羲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当时古拙的书风,有“破体”之称。与王羲之并称“二王”。存世墨迹有行书《鸭头丸帖》,小楷刻本有《洛神赋十三行》。其正、行、草书帖札,散见于宋人所刻丛帖中。
 
《廿九日帖》为王献之早期行书作品,师承来路十分清晰。字形偏于扁方形,横向取势,且掠画多为隶法,用笔含蓄深沉,点画厚朴,近钟繇与王羲之早期书风。有的字近楷书,如“日”“白”“昨”“中”等;有的字是草书,如“何如”“献之再拜”。楷、行、草共处一纸,自然、协调,毫无牵强之感。结体端正严整,并在方正的均势中加入欹侧、高低、长短的变化,增强了字的动感。行笔劲健有力,洗练沉稳,笔画间提按转折比较明显。其中楷体字“日”“白”“中”等转折处多用方笔,很接近后来的北碑。清代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帖记》曰:《廿九日帖》,“唐摹,载《万岁通天帖》中。香光(董其昌)谓东坡学王僧虔而不悟去学大令。是帖冯氏《快雪堂》亦刻之,而与《万岁通天》稍有不同,亦佳甚。岂别有真迹传世耶!”
 
《廿九日帖》展现了王献之新创书体“破体书”(大令体)的书风。除《洛神赋十三行》外,王献之的流传书法作品多为行草书,此帖有些字接近楷书,尤其难能可贵。世传王氏父子(王羲之、王献之)真迹,当推此帖为冠。
花卉网